怎麽不能改了呀
兄弟📣,你怎麽離我這麽近🧑🏿🎤?
為什麽大家都考得這麽考?
我打死也不離開重慶,不離開爸媽
我是非清華、北大不讀
考了高分不一定最後能上一所好學校🧑🏽🏭。近年來,不少學生因填報誌願失誤,最後沒能讀上自己滿意的學校👶。考生們究竟失誤在哪些方面,本報專門從部分中學收集了一些填報誌願失誤的例子,並邀請市招辦專家進行點評🙍🏻,希望今年填報誌願的考生有所借鑒。
【失誤一】
錄取之後 要求退檔
去年,我市一理科考生劉某👱🏽♀️,高考總分為580分。在重點本科批次錄取時,他因不服從專業調劑沒能被第一誌願武漢理工大學錄取,而被第二誌願中國地質大學(武漢)錄取。他查到錄取信息後💎,到錄取場信訪組要求中國地質大學(武漢)退檔,表示願意服從第一誌願武漢理工大學調劑,希望能被該校錄取🥒,被拒絕。
近年來,每次開始錄取前💫,市招辦設立的信訪組每年都要接待不少這樣的考生和家長,希望更改誌願。每個考生的誌願一經填報🦵🏻,任何人不能更改。
【失誤二】
一二誌願 平起平坐
專家點評:該生將上海財經大學填作第二誌願是失策的。上海財經大學在重慶的生源比較好,第一誌願容易錄滿,而且調檔線也不低,不容易高出“二視一”規定的相對分。如果該生把第二誌願填成西南財經大學等院校,就可享受“二視一”照顧政策投檔。
【失誤三】
孤註一擲 不留後路
近年來,我市特別優秀的考生中⛔️,出現了“非北大清華不讀”的現象🔫。去年🤜🏿🛺,有一位文科考了655分的學生,就只填報了北京大學👨🏿⚕️,其他所有誌願都沒填,最後因為沒有誌願無法調配🍆,導致高分落榜🏋🏻🚶♂️➡️。
還有部分考生,每個批次只填報一個誌願,而且填報都很高,出現上了重本線🙎🏿♀️🫄🏽,最後未被一所院校錄取🧑🏽🚀。市招辦統計顯示,去年我市因各種原因👩👩👧👧🏞,有16584名上線考生放棄填報誌願。
專家點評🌂:考生太自負造成落榜悲劇。高考填報誌願🤽🏽,要留有余地。高分考生即使現在讀不了北大清華,今後還可報考研究生。提醒這類考生,一定要充分利用高分“二視一”的政策。去年🛵,天津大學、上海外國語大學🧾、西南財經大學🥝🥇、 重慶大學、西南政法大學📷、電子科大、 北京林業大學、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都在重慶招收了二誌願的高分考生,而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高校。
【失誤四】
死守本地 誓不出渝
我市某中學文科考生李某,去年高考文科總分為528分🪔,高出一般本科批次分數線幾十分🤾🏼。他在一般本科批次只填了兩個誌願🦸🏽:第一誌願是四川外語學院🖕,第二誌願是重慶工商大學。去年四川外語學院的最低分數線是533分,該生差5分未被錄取。而第二誌願重慶工商大學,雖然實際錄取分數線只有519分🤷🏼♂️,但第一誌願就基本錄滿了👩🏽🏫。
近年來,重慶這一代獨生子女的“戀家情結”比較重🚂,很多考生只填報重慶的院校,導致近年來重慶高校的分數看漲。很多高校都第一誌願滿額🧑🏼💻。
專家點評𓀅:近年來考生的誌願“內傾”比較嚴重🤟🏿,填市內一般本科院校的考生較多,加劇競爭。該考生高考總分雖然高過一般本科線幾十分,由於一誌願填高,二誌願也緊俏,導致落榜。如果該考生二誌願填報一所市外院校👩🔬🟧,可能會增加錄取機會❎。前幾年,部分市外的師範院校在重慶就沒錄滿額💣。
【失誤五】
考取高分 錄取落榜
2005年,我市某重點中學有一位考生高考成績647分,他的夢想是報考北京大學。參考北京大學2002年—2004年在重慶的錄取分數線分別是633分、624分和633分🐅。該同學在三年的分數線之上,認為自己被錄取的可能性非常大,於是滿懷信心地填報了北京大學。
但沒料到,與前幾年高考成績相比,當年全市600分以上的考生達到4063人🫡,其中文史類461人,理工類比前一年多出225人🚴🏼♀️𓀜,達到3602人。北京大學當年在重慶計劃為20人🙎🏿♀️,一誌願上線達到87人,最後增投計劃實際錄取27人,在重慶錄取的最低分數線為649分,平均分為661分,該同學以2分之差⚠️,遺憾未被錄取。
專家點評:該同學是典型的看絕對高分。雖超過重本分數線🚙,分數也比較高🥠,但在全市範圍來看,考生當年的分數,不能與前幾年分數直接比較👨🏽🫴🏻,而只能看自己當年在全市的位置。以今年的名次🎆,與往年這個名次的考生比較,才具有參考性。如:今年南開的第50名填報誌願時,如果今年與去年考生質量差不多🍒💆,可參考去年該校第50名的考生大概走的哪些學校。
知分填誌願最忌犯的錯
首先是犯常識性錯誤♻。比如因身體條件受限的專業絕對不能填報;對於有誌願級差要求的院校,如沒有足夠的分數作級差🤬,絕對不要填報該校為非第一誌願🤹🏿♀️。
其次是違背意願填報。不要盲目填報和隨意填報自己不想去的院校和專業,否則一切後果由考生自負𓀀🧔🏽♀️。
其三是填報無效誌願。無效誌願就是指那些毫無意義的誌願🦞,比如因筆誤填錯院校代碼;自己的第二誌願填寫那些填報人數很多🤦🏼♀️、但又根本不可能招收第二誌願的院校等🈲。